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聚焦秦创原建设 助力高质量发展

【华商报】深耕土地硬科技 释放创新原动力

——陕西地建“两中心四项目”齐头并进,推动“两链”深度融合

发布日期:2022-07-06    作者:    来源:    点击量:5306   分享到:

a79b49cf099da5fd54c924ba7e78da0.jpg

时值六月,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以下简称陕西地建)组建的178人技术团队,在宝鸡、渭南等陕西省11个地市的田间地头,开展土壤样品采集工作。106124个表层土壤样品和944个剖面标本,全部运输至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试验基地,并完成登记、入库,标志着陕西耕地土壤库基本建成……这是陕西地建全面参与秦创原建设的一个缩影。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作为专门从事土地整治业务的产、学、研高度融合型省管国有大型企业,陕西地建于2021年最早入驻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及产业发展需求,以“净土工程”研发为核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优势,通过科学部署“两中心四项目”建设,持续推动“两链”深度融合,加速把创新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成为带头参与秦创原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彰显了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两中心”汇智聚力
  搭建立体联动“孵化器”

  早在2021年,陕西地建就成立秦创原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见效成势。重点开展退化土地治理、污损土地修复、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发及转化。中心现已建成4个技术中心、1个耕地土壤快速诊断实验室。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13项,科研平台项目2项;参与编制地方/行业标准7项,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8项,获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支。
  为深入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国家战略,提升耕地质量,将“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在国家杨凌农高区成立了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由陕西地建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组建,致力于打造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原创性技术策源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担任,创新中心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担任。创新中心基于乡村振兴、“双碳”的农田标准化建设研究,聚焦智慧耕地与信息化建设及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标准规范与技术应用推广,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理论、技术、产品、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研究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加速打造集科研-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初,由创新中心承担的2022年省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项目在宝鸡市凤翔区全面开工。
  “两中心”的加速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源头供给作用,实现“出成果”与“用成果”的有机统一,切实把技术核心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竞争力、现实生产力。
  “四项目”肩负重任
  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

  在咸阳市秦都区高科一路,正在建设的秦创原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项目,已吸引了多家研发机构的了解和关注,将在此开始项目孵化。
  2021年,陕西地建迅速启动秦创原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项目。项目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科研成果的承接转化为重点,打造“以园带业、以业兴园、宜居宜业、和谐发展”的开放共享创新平台、新型技术孵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同时引入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形成创新联合体,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以研带产、以产促研”的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努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科创园区。
  2022年3月,省委*刘国中在秦创原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项目调研时强调,“要始终聚焦科技创新,推进项目建设,催生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截至目前,已收到1240个科创孵化项目入园申请,已完成第一批647个项目评审工作,并已签订入园协议100份,预计今年年底将累计签订入园协议300份。项目建设期间,咸阳市委、市*也多次深入调研。
  除上述项目,秦创原西电·地建产城综合体项目、地建中关村总部基地项目(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渭北工作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陕西地建与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组建的中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具体承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打造集“地力提升+农田环境+农业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示范工程。2022年在宝鸡、渭南、商洛等实施项目20余万亩。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打造两链融合“促进器”

  砥砺奋进三十载,沃土深耕创标杆。陕西地建始终秉承科技引领理念,以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率先在国内提出建立土地工程学科,与长安大学合作共建土地工程学院,培养土地工程专业技术高端人才,在土地工程研究领域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2019年“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技术在毛乌素沙地整治造田超60余万亩,辐射临近省份推广200万亩;运用以净土工程为核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因地制宜对不同地类实施土地整治,实现新增耕地60万亩,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超1000万亩。
  从“两中心”到“四项目”,陕西地建立体联动补链强链优链,深耕土地“硬科技”,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粮食安全、土地整治等方面都做出了有效探索,践行着国企担当和社会责任。
  接下来,陕西地建将以秦创原建设统领科技创新工作,切实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主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动土地工程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立行业科研第一,做行业标准制定者,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为陕西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做出地建贡献。 华商报记者 黄涛 通讯员 赵扣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桃色链接链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