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科技日报】农村废弃宅基地整治:因地制宜分区实施

发布日期:2010-09-30    作者:    来源:    点击量:7498   分享到:

[导读] 据了解,近十年来,陕西省各市、县零星或者小规模通过应用农村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集成技术,整治废弃宅基地22万亩,净增耕地19.2万亩,实现粮食年产值2.44亿元。

农村土地整治是土地整治与农村的结合,既包括农田、村庄、工矿用地及闲置未利用地的专项整治,也包括田、水、路、林、镇、村、宅多要素复合区域性综合整治。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国土资源大战略,尤其是农村废弃宅基地整治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质量参差不齐。
土地整治作为盘活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而农村土地整治是土地整治与农村的结合,既包括农田、村庄、工矿用地及闲置未利用地的专项整治,也包括田、水、路、林、镇、村、宅多要素复合的区域性综合整治。
近日,由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和西安理工大学经过20年研究与实践,探索出的农村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集成技术及典型模式,已通过陕西省科技厅鉴定,为陕西省农村废弃宅基地复垦与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业内专家认为,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从实践中来。它回答了“村子怎么拆、怎么设计,以及整治出的土地如何利用”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快,各地农村发展差异显著,土地利用问题也不同,尤其是农村土地整治中废弃宅基地整治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实施。
“拆房”和“平地”后的农村废弃宅基地,通过集中整治可以用于农业、林业和建设用地,而零散整治的,能作为建设花园、苗圃、新宅基地用地等。
据统计,我国现有64万个行*村、330万个自然村,全国农村居民点面积2.48亿亩,人均229平方米,户均1亩。农村土地整治潜力可见一斑。
以陕西省为例,窑洞原是当地特色,最大特点就是占地面积大,每户占地0.5亩—1亩,如今,却成为他们的痛,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约有80%的农户告别窑洞,迁入新居,造成大量废弃窑洞,不仅浪费土地,影响村容村貌,且存在安全隐患,几乎每年都有人畜失足落入其中。
为解决此问题,铜川市阿堵寨村采用农村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集成技术,将占地130多亩的窑洞进行整治后,不仅新增120多亩耕地,还利用该土地种植小麦、玉米,每年为村里增收10万元左右。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总经理韩霁昌强调说,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集成技术就是把调查、规划、设计、施工等已经很成熟的技术,集成在一起进行综合利用,形成了有效、实用技术。
据了解,近十年来,陕西省各市、县零星或者小规模通过应用农村废弃宅基地综合整治集成技术,整治废弃宅基地22万亩,净增耕地19.2万亩,实现粮食年产值2.44亿元。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废弃宅基地情况迥异,以窑洞、土坯房等废弃宅基地为主的陕西省,和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但废弃宅基地整治理念、技术集成方法仍具有推广性,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学习借鉴。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所说,农村土地整治潜力很大,但是区域的差异性也很明显,要加强区域典型示范研究,再结合区域实际,探索出适合当地的技术支撑。  (胡丽娟)(科技日报)

亚洲精品国产永久入口链接链接u9有你我足矣官网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