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国土资源报】陕西盐碱地整理新模式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果通过专家验收

发布日期:2008-10-15    作者:    来源:    点击量:8031   分享到:

2008年10月6-7日,由陕西省科技厅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和谐生态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索丽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等组成。鉴定意见称“成果总体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卤泊滩土地整理项目是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国土资源部耕地占补平衡异地开发的第一批土地整理项目。在近十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新增了10200亩耕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为盐碱地整理探索出一条“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新模式。

在对治理现场进行考察并听取了有关成果汇报后,鉴定委员会专家对这一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成果治理模式有突破,理论研究有创新,工程实践有成效,对干旱缺水地区盐碱地治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成果在以下方面有创新:

其一,新模式将盐碱地治理的核心由“排”改为“蓄”,视盐碱水为宝贵资源,根据蓄水沟水位高低和水中盐碱浓度高低,依靠小范围内微循环加速水盐交换,改变土壤中盐分分布,逐步向下压盐改良耕地;随着降雨、灌溉退水、地下水位等的自然变化,逐步修复生态。

其二,新模式揭示了重度盐碱地治理中蓄水沟在蓄水条件下的循环加速压盐机理,重点研究了蓄水条件下,土壤—水体界面之间盐分运移规律。从空间水地分布上,分析了水地比例、水量和盐量的变化;从时间跨度上,分析了年际丰枯、年内季节变化规律。对非饱和层,建立水盐运移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饱和层,进行室内实验和数学模拟,以揭示卤泊滩区域水盐分布和平衡机理。

其三,新模式建立了工程优化设计模型,提出了工程实施框架和措施体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置,蓄排结合、工程调控,水地共处、动态平衡,综合治理、和谐生态”的理念,通过建立工程蓄排优化设计模型,合理规划布置工程;提出了“模式—工程—措施—技术”四位一体的实施框架和“工程—生物—农业”的措施体系。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实现综合治理,通过“人工—自然”二元措施把重度盐碱地改造成为正常农耕地。


b影库一区二三四区高中清不卡免费高清链接链接链接链接